欢迎访问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!

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

Shenzhen Nansha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ssociation

【研究报告】《赛迪:2025“十五五”时期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》
来源: | 作者:数字媒体人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18 | 1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,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迅猛增长。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模型,围绕人工智能关键环节加强政府投资,促进产学研合作,并强调全球对话,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。在此背景下,赛迪研究院发布了《“十五五”时期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》,旨在分析我国通用人工智能(AGI)产业的发展现状、核心技术迭代演进、融合应用发展趋势、竞争格局演变、产业发展路径以及面临的重大挑战。

一、全球产业发展现状

市场规模增长迅猛:2023年,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市场规模约为15.9亿美元,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840.1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.8%。

政府高度重视: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,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。例如,美国的“星际之门”AI投资项目、欧盟的Invest AI计划、日本的10兆日元支持计划等。

二、我国产业发展现状

市场规模增长迅速: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165亿元,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24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40%。

政策支持力度大:中央及各部委AI政策重在顶层设计和推广典型应用,地方AI政策主要强调AI技术的落地应用,引导地方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。

三、核心技术迭代演进

异构计算深度融合:更多类型计算单元被集成,计算单元之间的通信和协同机制更加优化。

边缘计算持续拓展:边缘计算节点的算力不断增强,更多终端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能力。

量子计算加快崛起:量子比特稳定性、可扩展性和量子纠错技术取得关键突破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

数据质量大幅提升:数据清洗、标注和验证技术不断进步,数据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更加完善。

跨领域数据融合加快:打破数据壁垒,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,实现多领域数据融合。

合成数据应用增长: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合成高质量模拟数据,解决隐私和安全问题。

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:研发更先进的加密技术,政府和行业出台更严格的数据安全法规和标准。

四、融合应用发展趋势

AI+工业制造:生产流程智能化全面升级,柔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。

AI+金融服务:智能决策、风险预测、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。

AI+医疗服务:辅助诊断、个性化治疗、医疗影像分析等应用广泛推广。

AI+教育教学:个性化学习支持、智能教学辅助、沉浸式学习体验等应用不断涌现。

AI+交通运输:智能交通信号灯、智能停车场、自动驾驶等应用加速发展。

AI+政务服务:智能审批系统、智能文档处理与管理、智能客服咨询等应用广泛推广。

五、竞争格局演变

商业模式:开源与闭源模型并存发展,优势互补。

技术竞争:加速向多模态融合、具身智能等多元综合能力方向跃升。

企业竞争: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争,催生多元活跃的竞争态势。

国际竞合: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,各国需在国际竞争合作中找到平衡。

六、发展路径

政策引领:制定相关政策,引导资源聚焦,激励企业创新。

场景牵引:应用场景催生技术需求,技术进步拓展应用边界。

区域协同:整合区域资源,实现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发展。

国际合作:通过技术交流与共享、标准制定与互认,推动产业生态协同发展。

七、重大挑战

数据-算法-算力瓶颈:高质量专业数据集缺乏,模型不可解释性和可靠性风险,算力供给不足。

伦理安全问题: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、伦理道德困境、责任归属难题。

人才供需矛盾:高端人才短缺,人才培养体系滞后,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。

报告指出,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,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。通过政策引领、场景牵引、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,我国有望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,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

以下是报告节选:
图片

来源:链上数字产业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