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!

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

Shenzhen Nansha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ssociation

【产业报告】数字信任发展报告(2025)
来源: | 作者:数字媒体人 | 发布时间: 2025-02-26 | 34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数字信任


数字信任是在数字世界中,通过人际、制度、技术等组合手段,在主体间构造稳定预期的能力,为互联网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数字化信任服务。



来源 |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


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,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在这一进程中,传统信任体系难以满足数字世界的需求,数字信任应运而生,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命题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《数字信任发展报告(2025 年)》深入剖析了数字信任的发展脉络、技术现状、应用前景及产业趋势,为我们全面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权威参考。

一、数字信任: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


信任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,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。农业社会,人际信任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;工业社会,制度信任成为主导。进入信息社会,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信任增加了技术维度。数字信任是价值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建设的基石。它通过融合运用数字身份、区块链、隐私保护等技术,解决数字世界的信任难题,构建可信的数字化规则秩序。

从概念上讲,数字信任是在数字世界中,通过人际、制度、技术等组合手段,在主体间构造稳定预期的能力,为互联网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数字化信任服务。与传统信任体系相比,数字信任在信任模式、关系和规则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,实现了从人际、制度主导到技术主导,从物理世界到数实融合世界,从纸质契约到数字化契约的转变。

二、技术融合创新:驱动数字信任发展的引擎


数字信任的实现依赖于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,以保障数字世界中身份、规则、过程和结果的可信闭环。

在身份可信方面,数字身份赋予对象唯一标识及属性声明,是身份可信的核心。近年来,身份管理权逐渐向用户转移,分布式数字身份架构快速发展。数字钱包作为身份可信的关键载体,涉及多种技术,为数字经济活动提供安全保障。

规则可信的关键在于规则制定的合法性、透明性,执行的自动化、去中心化以及监管的持续性、有效性。智能合约和访问控制技术支撑数字规则的自动化与精细化执行,而零信任技术则推动数字规则从静态遵循迈向动态自适应。

三、多领域应用:释放数字信任的巨大潜力


数字信任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实践,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在通信领域,数字信任助力实现网络空间用户跨域无缝认证与接入,为第三代互联网创新应用提供安全、高效及智能化的网络和身份服务。国内运营商结合 SIM 卡开展业务应用尝试,推动数字信任在通信领域的发展。

金融领域,数字信任技术成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底层支撑。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促进价值可信流转,实物资产通证化释放传统产业新价值,数字信任赋能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,构建新的金融生态发展范式。

工业领域,数字信任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,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。它赋能设备可信接入,保障工业数据要素可信流通,支撑产品数字护照体系构建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。

航运贸易领域,数字信任打通各环节信任壁垒,加快数字化进程。在大宗商品交易、港口通关便利化、多式联运、贸易金融等场景,数字信任技术提高了行业的可视性、可信度和效率。

能源领域,数字信任有望打破跨主体 “信息孤岛” 与 “信任孤岛”,促进能源数据可信共享,优化多主体业务协同水平,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高质量融合发展。

数据要素领域,数字信任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,促进数据跨区域跨行业流通,保障数据要素的安全有序流通。


报告全文如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