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!

深圳市南山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

Shenzhen Nansha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ssociation

【研究报告】2035—2040年,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或达3千亿元(附报告)
来源: | 作者:数字媒体人 | 发布时间: 2025-01-03 | 4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人形机器人


当前人形机器人刚具备初阶人类脑力,无法形成人类大脑全能力闭环。



来源 |  数据观、中国信通院


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,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。近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发布了《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24年)》,深入分析了人形机器人的现状、未来发展路径以及市场预测,并指出了这一领域正在形成的显著趋势。


现状: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


目前,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,但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。报告显示,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全能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处于基础能力实现阶段(Lv1),即能够稳定行走、跑步及跳跃并具备初步交互功能。例如,特斯拉的Optimus系列机器人已经展示了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水平,可以执行特定场景下的复杂任务,如在工厂中进行实训或展示烹饪、调酒等服务技能。


不仅如此,其他国际领先企业也在加速推进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。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通过不断迭代升级,实现了更加流畅的动作控制,甚至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上保持平衡;而Figure AI公司的Figure系列则以其先进的语言处理能力和物体识别技术,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自主型人形机器人。这些进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不仅停留在概念阶段,而是开始逐步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。


未来展望:逐步融入社会生活


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展望,专家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经历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。首先是从To B市场的试水开始,主要集中在特种作业、工业制造等领域;其次是扩大到物流和服务行业;最终目标是进入家庭环境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例如,在医疗健康方面,人形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手术辅助、康复护理等工作;而在灾害救援时,它们能深入危险区域执行搜救任务,提高救援效率。


为了实现这一愿景,研发团队正致力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感知与交互能力,使其更好地适应非结构化环境。这包括但不限于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多种传感器的应用,以增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;同时,借助大模型的支持,赋予机器人更高的决策能力和灵活性。此外,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,定制化的组件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,比如为应对极端条件下的特殊任务,开发耐高温、抗辐射等特性的材料和技术方案。


市场预测:万亿级别的新兴市场


根据报告的数据分析,预计到2045年后,当人形机器人达到全面智能实现阶段(Lv5)时,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,届时将有超过1亿台的人形机器人服务于各行各业。此外,短期内(至2028年),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-50亿元之间,主要用于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;中期(2028-2035年),随着技术进步和服务领域的逐步落地,规模将增长至50-500亿元;而到了远期(2035-2040年),则会进一步扩展到1千至3千亿元。


这样的市场增长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伴随着一系列渐进式的变革而来。初期阶段,人形机器人将以科学研究为主要落地场景,客户主要是从事相关软硬件研究的高校和企业;随后,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,工业场景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,尤其是在自动化装配、质量检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最后,随着成本降低和服务多样化,人形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、育儿、家务等个人消费领域,真正实现“走入千家万户”的目标。


发展趋势:多学科融合创新


值得注意的是,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技术产物,它还涉及到人工智能、机械工程、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。报告指出,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促进了无框力矩电机、空心杯电机等新型组件的研发,同时也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和仿生机械的进步。例如,在机械工程方面,人形机器人推动了无框力矩电机、空心杯电机、伺服系统的进一步升级,这些改进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响应速度;在电子工程领域,则加速了电子皮肤传感器的发展,这类传感器已经在汽车、教育、安防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

除了技术创新外,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社会影响。一方面,开源平台的建设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,形成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;另一方面,随着机器人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,就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,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,帮助劳动力向复合型和高技术型人才转变。此外,政策制定者也在积极探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,确保这项新技术能够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健康发展。


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,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保持敏锐度,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,使之真正成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新动力源。


报告原文如下